太原市滨河自行车专用车道
一、项目概况
滨河自行车专用道集通勤、运动与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其与城市 交通系统相连接,并与东西山自行车道形成了多脉络的城市自行车交 通系统。滨河自行车专用道位于太原“母亲河”汾河两侧,河东、河西 均北起太古岚铁路桥,南至迎宾立交以南 2Km 处,河东全长 32.8Km。 河西全长约 32.9Km,合计长 65.7 Km,自行车道净宽 5m,两侧各设 2m 绿化带。道路规模大、范围长,在全国慢行系统建设中规模大、 标准高,具有示范引领作用。本工程总投资约 23.6 亿元,建安费约 20.7 亿元。
二、项目亮点
1)滨河自行车专用道作为纵贯南北的中轴线,借助太原市三山 环抱、一水中分、九水环绕的自然格局,与东西山自行车赛道东-西- 北环线一起将太原市的山、水、城联通,形成一轴一环多脉络的城市 自行车交通系统。打造集合运动、休闲、通勤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自 行车路网体,系塑造多样化、富有活力的自行车交通系统。在全国慢 行系统建设中规模大、标准高,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2)滨河自行车专用道集通勤、运动与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参照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太原市滨河自行车专用道的技术指标,构建安全、连续、便捷、舒适的慢行交通系统, 为其他城市自行车专用道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样本。
3)空间异型结构设计率先采用BIM 正向设计手段。 本工程利用 Revit 等软件对桥梁及周边环境进行三维建模,考虑结构安全性的同 时兼顾景观效果。运用 Rhino 软件进行深化设计,优化三维空间曲线, 建立满足施工图设计精度 要求的模型。由于目前行业没有成熟完善的 BIM 模型交付标准,故借助三维模型导出平面、立面、断面图,同时 为方便施工下料加工,利用模型将各空间曲面生成展开图,导入 CAD 中加以标注,满足图纸交付标准要求同时指导施工。树 枝状钢桥墩由 三维空间曲面构成,传统计算软件无法准确建模验算,利用 BIM 技术 Rhion 建立模型导入 FEA 中,进行划分网络,施加荷载,对桥墩进行 准确受力分析。
4)为满足自行车道的特殊需求,首次引入“彩色煅烧陶粒路面” 新型工艺,铺设了水性环氧材质彩色路面,此工艺施工的彩色路面色 彩鲜艳、绿色环保,不仅能缓解大家骑行视野的疲劳,而且能够有效 减少自行车制动距离,减小路面湿滑带来的安全隐患。
5)坚持以人为本,提供进出慢行系统的便利条件。在滨河东西 路进入汾河公园的人行天桥及跨汾河大桥出入公园坡道上,结合推行 坡道较陡的实际情况首次采用 自行车助力系统。上行设置自行车传送 带,降低了推行的难度,下行设置阻力装置,提高了推车下行的安全 性,更好地保障了市民的出行便利和骑行安全。
6)贯彻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滨河自行车专用道全线充分利用汾 河公园作为海绵体,构建排水系统,雨水自然排入汾河公园绿地,自 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滨河自行车专用道是一条自然、生态、 环保的慢行道。
三、项目效益
滨河自行车专用道贯彻执行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 国家发展理念,响应了山西省的能源革命,践行了太原市 “体育山西、 健康山西、幸福山西”的建设,完善了太原市的“慢行系统”,形成一 轴一环多脉络的城市自行车交通系统。同时自行车专用道与汾河公园 融为一体,秉承了“路在景中、景在路中、路景一体”的设计理念,成 为城市靓丽的风景线,为太原市母亲河——汾河增光添彩。
滨河自行车专用道的建设是加强汾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具体行动,是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的一体推进,成为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的新地标,不断增强太原的吸引力、影响力,增强太原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